缶是盛酒、水、食物的瓦制器皿。
东汉·许慎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:缶,瓦器,所以盛酒浆,秦人鼔之以节歌。
释义:缶是瓦制的器皿,用来盛放酒浆,秦人敲击缶用来给歌曲打节拍。
战国以前,秦处西陲,文化低,无音乐教材,喝秦人喝到半醉,敲击着瓦缶,手拍着大腿打拍子呜呜而歌。到战国中后期,秦国引入郑和卫之民乐,古典宫廷韶乐。后来,秦人以“击缶”为耻,忌讳提及此事。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中记载了渑池之会中,秦王强迫赵王鼓瑟,蔺相如反逼秦王击缶。因为秦人不善器乐,难为高雅正统之声,只会击缶为娱,低俗下流,故蔺相如以此反击羞辱,捍卫了赵国尊严。
扩展资料:
含有缶的诗句
1、坎其击缶,宛丘之道。无冬无夏,值其鹭翿。——先秦·无名氏《宛丘》
释义:敲得瓦缶当当响,舞动宛丘大道上。无论寒冬与炎夏,鹭羽饰物戴头上。
缶亦作缻,按《说文解字》解释:“缶,瓦器,所以盛酒浆,秦人鼔之以节歌。缶是古代汉族的陶制乐器,在中国古代典籍中,多次提到击缶。 盛酒瓦器:大腹小口,有盖。也有铜制的 [earthen jar with big belly and small mouth]也用于盛流质食物,源自同形陶器。这里的缶是指尊缶,而不是浴缶。古人用缶多是陶质。考古发掘发现,只有较大的少数墓中才有青铜缶。《说文》:“缶,瓦器,所以盛酒浆,秦人鼓之经节,象形。”可见,青铜缶的祖型当是陶缶。缶,瓦器所以盛酒浆,秦人鼓之以节歌。象形。——《说文》盎谓之缶。——《尔雅》 陶制乐器: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,一首气势恢弘的“击缶而歌”,带着华夏礼乐的传承,带着炎黄子孙百年的梦想和期盼,奏响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序曲。尽管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缶造型并非来源于真正的乐器缶(源于曾侯乙铜鉴缶,实为食物器皿),但是我国古代确实存在有缶这样一种陶制的乐器。 如李斯《谏逐客令》有“击瓮叩缶,弹筝博髀”句。其义为,秦国饮宴时,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,以击瓦缶、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。 “缶”字还是汉字中的偏旁部首,代表陶质器皿。汉字的“磬”,也是一种打击乐器。 缶原本是古代一种陶器,类似瓦罐,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。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。圆腹,有盖,肩上有环耳;也有方形的。盛行于春秋战国。器身铭文称为“缶”的,有春秋时期的“栾书缶”和安徽寿县、湖北宜城出土的"蔡侯缶"。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,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,一边大声吟唱,颇像现代的卡拉OK,所以缶就演化成为土类乐器中的一种,另一种就是埙。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给乐器分类,读过《三字经》的人都应该知道“金、石、土、革、丝、竹、匏(páo)、木”,合称八音。说的是制作乐器的材质。按照这个划分,缶、埙是土类乐器。 鎏金铜缶(上海博物馆) 最原始的陶“缶”由于易碎,已经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,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“缶”。
缶是一种圆腹小口,用以盛酒浆的瓦器。
缶,读音为fǒu。
古籍释义
说文解字
瓦器。所以盛酒。秦人鼓之以節謌。象形。凡缶之屬皆从缶。方九切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奥运会丑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